欢迎光临~米6体育
  咨询电话:029-84512875

米6体育百度推荐

超硬刀具削“钢”如泥!“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中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时间: 2024-06-22 05:05:15 |   作者: 米6体育百度推荐

  今年两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那么, 这些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是如何助力“中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呢?

  记者 宁坤: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想要达到高水平的工艺,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好的工具。在现代制造业当中,汽车、航空等领域各类关键零部件的精加工,就离不开一类由人造金刚石等高硬度合成材料制作而成的超硬刀具。我现在所在的这家位于河南郑州的工厂,就是专门生产这类刀具。这些刀具的硬度和精度到底有多高?我们先通过两个试验来感受一下。

  试验车间里,工作人员先后用不同刀片对淬火钢材料来加工。淬火钢的硬度是普通结构钢的2到3倍,加工难度极高。过程中,普通硬质合金刀片作业起来明显更为费力,加工出来的表面较为粗糙;而用超硬刀具,则锋利地把工件加工出了光亮的表面。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 李志尧:看一下加工后的硬质合金刀片,可以明显看出这一个位置有磨损的情况,它应该是做不了几个工件的。而PCBN(立方氮化硼的超硬)刀片,它是就没有磨损的。

  除了硬度外,超硬刀具的作业精度同样出色。一块表面粗糙的铝板经过超硬刀具铣削加工,可以平整得像一块镜子一样照出人影。在各类超硬刀具中,“PCBN球头铣刀”是企业的拳头产品之一。它大多数都用在汽车关键零部件“万向节”的精密加工,刀头仅有拇指大小,结构、工艺复杂。10年前,技术负责人张海斌和团队开始研发这一产品时,面临着极大挑战。以往的刀具刃口精度大多在10微米左右,而“球头铣”的精度一定要达到3微米以内,工艺稍有误差就很难达到。上百次的尝试后,他们终于研制成功,并且持续改进迭代。一年多前,他们又将最新一代产品的刃口精度降到了2微米,相当于正常A4纸厚度的1/50。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张海斌:刃口是平整圆滑一个状态。用了5年时间,提升了1微米的水平。

  张海斌和记者说,以往这类刀具全部依赖进口。而现在,更多下游客户也用上了国产刀具。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负责人张海斌:国外厂商也降价了。我们的研发成功,为用户带来降本。

  如今,这家企业每年将营收的10%左右投向研发技术,不断攻克新难题,已拥有各类刀具近5000种。他们在超硬刀具上的技术突破,切实解决了产业链上的“卡脖子”瓶颈,也因此入围了国家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鹏飞:将来中国的一些材料、中国的设备能因我们在产业链上做出来一个突破,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起来,我想这也是“专精特新”提到的未来产业链中的支撑作用。

  新兴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为不少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上海一家专门为手机、汽车等领域锂电池生产包装铝塑膜的企业,就赶上了近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地增长,成长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于汽车电池安全性要求极高,铝塑膜的抗穿刺强度,成了生产检测的关键一项。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爱忠:9.9牛顿的力的强度,这是加工前的铝箔的一个强度。最终的成品铝塑膜,它的强度是27.8牛左右,这样的话我们整个提升了差不多三倍。意味着它抗外部冲击的强度就越大、越安全。

  企业负责的人介绍,虽然铝塑膜在电池整体成本中占比不大,但国产化率一直较低,早期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通过自主研发,他们打破了国外垄断,大幅度降低了市场行情报价。2016年,企业看准这一领域的市场机遇,果断砍掉了公司其它业务,专注做好铝塑膜。短短几年间,他们的产能就提升了10倍,出货量达到国产细致划分领域第一。

  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贺爱忠: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于、聚焦于铝塑膜产品,现在事实也证明我们这样一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特别是近三年,我们整个工业产值复合增长率都是超过了30%以上。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吴金城: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汽车、生命健康、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这些重点产业中,我们“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的占比将近90%。要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国际订单、还有融资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认定“小巨人”企业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48家。

  2025年前,中央财政还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的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单立坡:各项好的政策去向这一些企业去汇集。让更多省级的“专精特新”公司发展到“小巨人”企业的水平,让更多的“小巨人”的公司发展到单项冠军的水平,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国家的产业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

  记者 宁坤:我手中的这份账单列出的是这次采访中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部分经营和研发情况。能够正常的看到2021年这家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到总营收的比重高达99.5%,同时另一家采访的企业这一数字同样接近100%。这种在细致划分领域的专注和投入,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效益和增长。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在一些产业链、供应链上依然存在“卡点”和“堵点”,需要更加多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发展。通过一个又一个细分环节的突破,让产业链真正“不掉链子”,由此,我国的制造业才能不断夯实基础,实现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