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20 00:44:15 | 作者: 炉灶
端午假期较短,叠加暑期尚未真正开始启动,使得6月份消费需求不如此前活跃,进入短暂的淡季。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6月CPI同比上周0.2%,涨幅环比5月有所回落,同比去年6月也有所回落。
创投通数显示,2024年6月国内消费相关领域融资总计48起,同比减少21.31%;累计公开披露金额为18.46亿元,同比下降52.81%,出现腰斩的窘境。
消费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重回低谷,不仅是近期一级市场整体投资趋于谨慎、冷静,也在于消费创业经营受国内消费波动影响,除了头部品牌外,多数中小规模新兴品牌生存较为艰难。
即便是今年以来更受投资机构青睐的上游供应链公司、研发运营公司,也不得不一同面对市场资金收紧、不少公司寻求并购注资的现实。
餐饮零售、本地生活成为6月机构关注的重点,此前占据消费主流的电商零售、酒水饮料却在近期迎来投融资低谷。
较为意外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两轮电动摩托车需求规模的增长,充电换电、AI电动摩托车、汽车营销服务等配套领域创业获得较多地方产业基金支持。
具体而言,餐饮零售行业6月仅有1家连锁餐饮品牌获投,其余均为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农产品种植研发、食品原料研发、厨房一体化方案等。例如,主营中式快餐的“喜锦荟”获得環球(香港)資本有限公司3000万元A轮投资。
在本地生活领域参投机构出现了红杉中国、哔哩哔哩、南方基金、高樟资本等,从珠宝首饰、家庭服务机器人到汽车媒体、游戏社交机构关注领域较为分散,且以股权融资为主。
其中,品牌“老铺黄金”6月完成Pre-IPO后顺利上市,腾讯、源峰基金、南方基金参投;懂车帝则传出有意融资上市消息,预期将融资7~8亿美元,估值达到30亿美元成为本月汽车行业讨论热门。
此外,与VR、智能办公等商业落地强相关的智能硬件也获投较多,但多数为早期种子轮、天使轮投资。智能办公、居家办公产品研制公司“清闲智能”获投1000万元;AR眼镜供应商“光智时空”获投约千万美元;化妆镜、光电美容仪品牌“AMIRO觅光”近期也对外披露了获投消息。
旅业内酒店民宿、景区运营、高端出行服务等,随着消费需求量开始上涨而频繁获各地机构关注。例如,雪峰山景区运营公司获湖南国资集团投资;民宿品牌“知遇知寓”、连锁酒店管理服务公司“百宅一生”获投;服务于航空出行、旅游定制需求的“杉禾航空”获投数百万元。
6月酒水饮料仅有4家获投,包括2家白酒经营品牌“小富弟兄”、“荣耀时刻”,1家咖啡连锁品牌“挪瓦咖啡”以及1家茶饮品牌“趁乐喝茶”。临近夏季,酒水饮料的关注度反而下降,或许也反应了当前行业内卷竞争加剧、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
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6月电商零售、物流配送合计仅5家公司获投,其中两家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公司,包括电烤炉跨境品牌“ASMOKE”、企业出海服务商“袋鼠跨境”。
2024年以来,股权投资、战略投资等包含并购、收购情况占比持续上升,早期天使轮投资、A轮投资有所减少。至6月份,股权投资成为占比最大的投融资趋势,对于新项目的谨慎、早期投资过于密集、行业的整合调整都成为今年一级市场变化的大趋势之一。
广东仍然是消费创业的热土,从、AI、服务型到休息那食品、健康食品一级均有项目获投。北京获投项目集中于旅游、、汽车自媒体等。上海6月获投较少,仅3家公司。
6月一级市场表现不佳主要系头部、大额获投项目较少,且多为机构联合参投,宣传表现较为低调。
消费行业内上亿元融资仅4起,分别为珠宝首饰行业的、生产经销商小富弟兄、台湾两轮电动车研发商Gogoro、食品生物研发公司胶之屋。另有2起近亿元融资,分别为口腔医疗电梅苗苗、数字厨房解决方案商不停科技。
尽管出圈项目较少,但并不缺线月末正式登录港股,汽车商业媒体懂车帝传出有计划进行大额融资的消息都引发不少讨论。
“小富弟兄”隶属于迦美酒业,该企业成立于2024年6月3日,主营白酒批发、销售。成立约一个月该公司就宣布收获了5500万美元(约3.39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Bond Capital独家投资。
据迦美酒业对外披露信息数据显示,其已拥有近20000平米的酿酒车间,年产2万吨桂花糯米酒,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计划两年内快速建立全国数万家品牌合作店,目标是中青年花钱的那群人。该公司创始人韦显富曾在2021年创立同类型白酒零售公司,以工厂+物联网+社区配送+社交电商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生态商业和消费闭环。
不过新消费日报记者对比多渠道资料线索发现,“小富弟兄”是不是正常经营仍然是个谜团。其品牌线年就因无人问津而停止宣传,其电子商务平台渠道则仅有几款售价20元左右的廉价白酒,渠道商反馈称,厂商早已不出货。
“AMIRO觅光”是深圳市宗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消费电子品牌,企业成立于2015年6月,早期主营智能化妆镜研发销售,随后转型扩展美容仪、脱毛仪等小型医美器械。AMIRO觅光专注女性消费市场,与国内多数美妆、零售品牌一样有着较大的营销宣传投入,并借助营销和粉丝获取大量的营收、净利润回报,年成交额可达30亿元。
有知情人士向新消费日报记者透露,6月初的融资消息为去年发生的融资,消息对外披露存在延迟。
远水难解近火,近期同时曝光的还有AMIRO觅光的高层变动、基层裁员危机。
据悉,由于新医疗器械管理规定出台,小型射频美容仪等将被纳入三类目录管理,彻底告别存在使用和销售风险的“野蛮生长”时代,品牌公司一定要持牌销售。
然而AMIRO觅光却迟迟无法申请到相关持牌许可,其产品的销售不得不“大打擦边球”。叠加品牌扩展不同渠道带来的价格体系混乱,进一步打击了销量和声誉,内部难以支撑持续的营销烧钱。
不过事情仍然有转机。监管最新文件显示,将再次延长小型美容仪申请医疗器材许可的过度时间至两年后,期间相关经营公司可尽快补充注册材料。AMIRO觅光借此或将得到一线调整经营策略、强化合规性、走出“泥潭”的希望。
深圳市不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公司主要经营数字厨房系统研发,硬件设备包括、先进传感和控制等,可实现煎炒煮炖等多种烹饪功能;软件方面则采用生成式AI算法生成菜谱和烹饪程序,监控优化每项烹饪细节和步骤,实现精准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控制。
据介绍,不停科技的产品已迈向全球17个国家及地区,客户包括世界头部餐饮集团和餐饮运营商,覆盖连锁品牌餐饮、酒店、航空、餐食服务等场景。据悉公司研发的智能炒菜机可以保障菜品一致性,帮助餐饮企业降低人工培训和支出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连锁化速度。
本次投资有华山资本领投,老股东未来科技、清水湾基金、知行一号基金连续三轮参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制及全球交付。
资料显示,懂车帝最初为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汽车频道,拥有头条系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和全平台大数据,并于2017年推出独立App。独立至今懂车帝已从图文、视频内容拓展至直播等,并与字节旗下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汽车相关联的内容打通,开展统筹运营。
数据显示,懂车帝覆盖的汽车用户日活可达到3.1亿人次,内容流量量超56亿次,内容创作者总计超634万名。该平台不仅为车主提供内容服务,也为各大车企品牌提供经销解决方案和宣传渠道。
尽管截至目前该公司并未对外披露具体的营收数据,但最新报道称,“懂车帝”若完成本轮7~8亿美元融资,其估值可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与亿上市的“行业一哥”汽车之家港股总市值相近。据介绍,2023年营收为71.84亿元,归母纯利润是18.8亿元,广告和搜索排名是其主要营收来源。
6月末为2024上半年收官,不少有意冲击上市的公司纷纷更新招股数据。此前IPO排队持续陷入低谷的消费行业也涌现出部分积极“刷存在感”的公司。
与此前数月相同,6月同样没有新递表消费类公司,此前的IPO“钉子户”菊乐食品、品胜电子、皇派家居也陆续宣布撤回上市申请并终止上市。
其中,A股6月共有6家消费类公司更新招股书、回复监管问询,并有1家公司本月顺利通过上市审议。不过从当前的上市排队进程来看,过会仅仅是距离上市更近一步,并非直通招股募资环节。
在6月的财报更新名单中,日日顺供应链、渡远户外、世盟供应链已分别于2023年5月、6月、10月先后完成上市审议,但随着监管审核规则的收紧和调整,目前上述三家公司仍处于招股上市的排队进程中。
随着身后的IPO队伍慢慢的变少,僵持在过会阶段的公司处境或许将慢慢的变尴尬。
另一侧的港股则维持着热闹的上市递表氛围,今年消费类公司上市重心也已从A股转移至港股。
6月中下旬,不断披露各领域公司递交招股书或更新招股书。据新消费日报统计,其中有10家公司更新或首次递交招股书,有1家公司通过聆讯并已在7月初完成招股上市,有2家公司完成上市。
其中2024年6月末,老铺黄金冲击港股上市等待不足一年就迅速完成上市进程。在IPO融资阶段,老铺黄金还获得了腾讯、南方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大量买入,点燃了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热情,上市后股价持续上涨。
港股递表公司中,从绿茶餐厅、顺丰控股、周六福等老面孔,到首次冲击上市的家庭护理品牌“圣贝拉”、查询全国公交路线的APP“车来了”、深耕江苏市场的商超“宏信超市”涵盖面较广、种类丰富。
此外,供应链领域也有不少公司有意上市融资,服务B端需求的食品快消品服务商“麦德龙供应链”,为宠物、人类和医药提供鱼油原料的“高龙海洋”以及为舟山渔场等地提供海鲜数字化交易供应链服务的“海上鲜”。
不过从整体递交招股书的公司数量来看,受消费日趋谨慎、A股持续收紧IPO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消费类公司的上市势头有所减弱。
据新消费日报统计,2023年6月A股首次及多次更新招股书的消费类公司共12家,叠加同一时期递交港股招股书的6家消费类公司、5家A股更新问询资料公司,6月积极冲击上市的消费类公司可达到23家。
今年港股消费类公司共10家,冲刺港股IPO数量较去年显著增加,但消费行业内部整体上市规模仍不如此前。
不过考虑到今年上半年,不少消费类公司刚刚宣布主动终止A股IPO进程、撤回招股书,如果仍然坚持上市融资路径,调整至符合港股上市标准前仍然需要一段缓冲时间。